www.亚洲精品在线|金瓶梅女主角|55av在线观看|麻豆影视文化传媒软件|欧美午夜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|91国产精品麻豆视频|亚洲av色综合|91制片厂李琼下载|9277仙踪林果冻传媒|国产91色在线,免费,精品久久久香蕉免费精品视频,全网吃瓜在线,i社3d漫画酒店猎杀小萝莉2

電腦版
您的位置: 長樂新聞網(wǎng) >> 長樂美食 >> 正文

梅花魚丸值萬錢

作者 陳少遠

http://duobangwang.com  2018-02-25 08:18:13   來源:長樂新聞網(wǎng)  【字號

  一、鐵鍋水沸,碩大如球的魚丸在翻滾。鍋里的魚丸實在是大,不是乒乓球大小,而似壘球。

  老板左手抓魚泥,用整個手掌包住,窩出球的形狀,再用右手抓起肉餡團,扔進魚泥球里。力道要拿捏得當,肉餡才能不偏不倚扔到正中。

  老板的手長且闊,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形成一個大的半圓,一使勁,順滑的魚泥球從半圓里鉆出。他的右手食指和拇指貼在一起,輕輕一推,球兒順勢被運到沸水上方。

  他再用右手拇指輕作推捻,魚丸滑入沸水中。片刻后,魚丸浮起,形狀初現(xiàn),在沸水里再滾上幾道,即可撈起,晾到竹匾上叫賣。

  這是我在家鄉(xiāng)——漁鎮(zhèn)梅花所見的一幅現(xiàn)場手作魚丸的場景。魚丸是漁鎮(zhèn)特產(chǎn),自古有之。壘球大的魚丸十元錢一個,并不常見,是過年討的好彩頭。一般吃的魚丸只有乒乓球大小,裹剁碎的豬肉加香蔥末兒做的餡。也有無餡的魚丸,捏成小時玩的彈跳球的大小,也可加芹菜或荸薺,增一味清甜。

  正常大小的魚丸,20多元一斤,我記得清楚,每次離鄉(xiāng),我都要買些攜帶,價格幾年未變。

  今年返鄉(xiāng),發(fā)現(xiàn)鎮(zhèn)上新起了十多家魚丸店,十步一家,店門口攤著竹匾,肥白的魚丸顆顆鮮明,叫人嘴饞。

  二、本縣是漁縣,多有鄉(xiāng)鎮(zhèn)臨海。我們的小鎮(zhèn)位于出海口,位置閉塞,古來即是戰(zhàn)略要地,居民世代討海為生。

  漁民載魚蝦歸,叫賣于市集,吃食也以海產(chǎn)為主,多是蒸煮,或做羹湯,取海中物的原味。

  海味中有兩種,是佳品:鰻魚和馬鮫。鰻魚世人多熟悉,肉質(zhì)粗肥而嫩,啖之多汁,袁枚寫如何吃鰻魚,有一句話寫得精到,“物性本腥重,不可過于擺布,失其天真”。“天真”即指應(yīng)食其本味。

  另一有“天真”之名的海味是馬鮫魚。這種魚刺少肉多,體多脂肪,因多以魚蝦為食,肉質(zhì)肥滿。它體形狹長,腹寬的有半人高,數(shù)十斤。有食客稱之為海魚中的“極品”;有一說法“山上鷓鴣獐,海里馬鮫魚”,指兩者在山之野味、海之鮮物兩份榜單中居首。

  鰻魚和馬鮫是漁鎮(zhèn)做魚丸的主料。將其去皮,剔骨,魚肉摔打成泥,再加少量番薯粉增加黏度,即可制成一攤瑩白的魚泥。

  因為兩種海魚的特性,漁鎮(zhèn)的魚丸瓷實,煮不脹形,嚼之有勁,幾口吃完,齒間還留有魚香。

  三、魚丸,或稱魚圓,在中國并不罕見,魚米之鄉(xiāng)常有。質(zhì)地的不同,取決于汆魚丸的魚類。

    我做了爬梳,中國各地的魚丸至少有三大流脈。一是荊楚一帶,用鰱魚、草魚等作料,有名的湯遜湖魚丸則取材湖產(chǎn)的胖頭魚。這一帶產(chǎn)魚丸,有傳說可溯:楚文王愛食魚,一次被武昌魚魚刺卡喉,廚師心生妙計,將魚肉剁成細茸,制成魚丸,味道鮮美,圣顏因此大悅。這是一種關(guān)于魚丸起源的說法,另一說法的主人公卻是秦始皇,故事則大同小異。

  另一流脈在江淮地區(qū)。此地多文人,多有關(guān)于此物的文字傳世。如老饕袁枚,他在《隨園食單·水族有鱗單》中寫,他所吃的魚丸由白魚、青魚制成:

  用白魚、青魚活者,剖半釘板上,用刀刮下肉,留刺在板上;將肉斬化,用豆粉、豬油拌,將手攪之;放微微鹽水,不用清醬,加蔥、姜汁作團,成后。放滾水中煮熟撩起,冷水養(yǎng)之,臨吃入雞湯、紫菜滾。

  還有淮揚名菜“沙溝魚圓”。原料是沙溝湖產(chǎn)的新鮮白魚、青魚、草魚,最佳的是黃鱔。相傳清代才子鄭板橋愛吃此魚圓,做詩稱贊,“作宦山東十二年,不知溪上青魚鮮,今朝嘗的君家味,一只魚圓值萬錢”。

  最惹人遐想的是“秦淮八艷”董小宛獨創(chuàng)的灌蟹魚圓。據(jù)傳這道菜外皮嫩若凝脂,內(nèi)孕蟹粉,色如琥珀,浮于清湯中,有“黃金白玉兜,玉珠浴清流”的美稱。

  再就是中國沿海地帶的魚丸了。這類魚丸的制法大體和家鄉(xiāng)漁鎮(zhèn)相類,小異是取用的海魚種類和面粉不同。

  四、漁鎮(zhèn)食魚丸,也是“天真”的吃法。

  清湯或棒骨燉的高湯燒開,下十幾顆魚丸,撒切得細碎的蔥花,加鹽、醋和胡椒,起鍋再滴幾滴香油,是一道招待客人的實在的心意。魚丸味鮮,漫至煮魚丸的湯里,美得可以喝個精光。

  漁鎮(zhèn)的魚丸用料實在,食之不止唇齒留香,也給人飽腹的滿足感。在縣城讀高中時,有一個周末的晚自習,姑姑送來一個保溫壺,里面是將近20個圓滾滾的大魚丸。當時學習苦,鄉(xiāng)鎮(zhèn)的同學周末經(jīng)常不回家,大家像一起迎戰(zhàn)的戰(zhàn)友般親密。

  我把魚丸分給同學吃,說是家鄉(xiāng)的特產(chǎn),一人一顆,也不忌諱湯匙上沾了口水。咬開魚丸皮,有燙嘴的肉汁迸濺,大家就笑一番。那天晚上,保溫壺在教室間傳了很久。

  家鄉(xiāng)的魚丸大獲好評,我也得了“魚丸”的外號,一直叫到了大學。每次回北京,我仍會帶些魚丸,和同學朋友分食。大學時辦刊物,和一群志趣貼合的伙伴走得親近,我們在社團辦公室置辦了一個電磁爐和火鍋,每每魚丸跟著我抵京,就要呼朋引伴海吃一頓。

  返京和朋友們吃魚丸成了習慣。魚丸鮮美,朋友可愛,你總想把好物喂給妙人兒。

  五、

  鰻魚和馬鮫都是洄游魚,無定所。

  家鄉(xiāng)的老人告訴我,上個世紀70年代的漁鎮(zhèn)還很富庶,過萬人口,有三千打漁。后來沿海的漁港堵塞,漁業(yè)資源凋零,討海的人漸漸少了。

  沒有出路的漁鎮(zhèn)男人鋌而走險,偷私渡出國打黑工,飄零二十年,漁鎮(zhèn)營生又活了。

  繼續(xù)討海的人則把漁船開得更遠,他們遠赴海南、馬來西亞的海域,在那里捕獲海產(chǎn),包括做魚丸的鰻魚和馬鮫。

  “我們富了20年,窮了20年,現(xiàn)在又富了。”漁鎮(zhèn)的人這樣說,他是指越開越多的魚丸店,有店家甚至買了專門的流水線機器,取代古老的手工制法。

  漁鎮(zhèn)的百姓富了,魚丸成了走親訪友的佳品。遍布全球各地的僑民返鄉(xiāng)探親時,也喜歡攜魚丸踏上歸途。異鄉(xiāng)食物缺海味,魚丸慰相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