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長樂新聞網(wǎng)訊 大凡來過猴嶼張村老人院的人,都會看到大廳里掛著一個重達200余斤錫制成的大吊燈,,其造型之奇特,,工藝之精致,令人嘆為觀止,。這個大吊燈,,就是首占鎮(zhèn)岱邊村小有名氣的打錫匠陳欽俤,花了一年多時間制作而成的工藝品,。4月1日,,記者專程前往探訪這個打錫“明星”。
走進岱邊村,,記者看到在一間小賣店門口坐著一位年屆花甲,、精神矍鑠的老人,便上門詢問:“請問打錫師傅陳欽俤的家在哪里?想請他談?wù)劥蝈a的事,?!蹦侨艘宦犘α似饋恚骸拔揖褪茄剑瑏?,到我家里去,。”說罷,,他帶記者來到他家門口,,一齊坐在石板上聊了起來。
錫是一種白色光澤的低熔點金屬,它可以制作各種容器,,并能雕刻各種人物,、花卉,成為一種美麗精巧的工藝品,,經(jīng)常在民間文化活動中展示,,深受群眾的喜愛,因此錫制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,。陳欽俤說,,過去岱邊村從事打錫的就有幾十家,來這里訂購的人絡(luò)繹不絕,。其中享有盛名的打錫匠就有陳欽俤的祖父陳發(fā)仙,,他的工藝以人物、花卉錫制品見長,,所作的人物栩栩如生,,所描的花卉嬌艷可人,聞名縣內(nèi)外,,被譽為“打錫仙”,。
陳欽俤12歲時就被父母送到祖父那里學(xué)藝,由于他天資聰穎,,又肯吃苦上進,,6年時間從小到大,從簡到繁,,打錫工藝樣樣精通,。18歲時,就獨自到古槐鎮(zhèn)中街開了一間打錫店,,6年以后,,又被猴嶼鄉(xiāng)請去做了8年打錫匠,由于這里是僑鄉(xiāng),,陳欽俤除了打造大吊燈等之外,,許多小巧玲瓏的錫制品,也被帶到了國外,,這樣“打錫仙孫”名字越來越叫響了,。
后來,陳欽俤為照顧家庭,,在猴嶼干了8年之后,,便回到家鄉(xiāng)岱邊村,從事錫品制作,。有一次,,在廈門的一家珠寶公司聘請他做一批錫制品,,老板為他精湛的技藝而動心,要高薪將他留下來工作,,但陳欽俤還是堅持回來,。
說到打錫工藝,陳欽俤總結(jié)一句話:這是一門易學(xué)難精的工藝,,不能吃苦的人是做不好的,,他說,打錫,,顧名思義是打出來的,。每天要先將錫塊熔化液倒在模具里,備足厚度不一的錫片,,然后,進行劃片,、拼連,、焊接,再用一只木制小鎚子,,輕輕敲打,,按照成品的要求,打出粗制品,。接下去,,還要用針尖那么小的切刀,進行磨光,、修改,,達到逼真、形似的要求,。一件較為簡單的錫制品,,如錫酒壺,要磨上七八天才能大功告成,。像其他“十二月花”那樣的大制作,,都要花上一、二年時間,。
打錫工藝的辛苦,,人人皆知,也許正因為如此,,目前,,打錫的傳人,寥寥無幾,。陳欽俤因身體欠佳,,需要長期靜養(yǎng),再加上身在美國的子女一直擔(dān)心父親的身體,規(guī)勸他要安享晚年,,所以現(xiàn)在基本上不再干打錫的活了,,兩夫妻在家里照看孫子,看看電視,,過上了幸福的生活,。
記者臨離開時,陳欽俤拿出唯一珍藏的錫酒壺,,對記者說,,這個錫酒壺是祖父生前制作的精品,有百余年歷史,,雖然表面上有點劃痕,,但仍然有一定的收藏價值。不久前,,有人出價1萬元,,要買這酒壺,被他一口回絕,,他要留作紀(jì)念,,作為傳家寶,一代傳一代,。
(記者 王憲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