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老一輩人都知道,從前縣城射圃崎地方,,有座名宅叫“母夢樓”,。此樓就在前國公廟四周,明代建筑,,前有水井,,清雅可愛,,傳說為鄭和所建。那么鄭和為何要建母夢樓呢?
相傳明初,,鄭和統(tǒng)領(lǐng)舟師,,七下西洋。每次出航前,,先駐師吳航,。一次鄭和生日,長樂知縣設(shè)宴衙署,,要為鄭和祝壽,。鄭和乘小舟,自太平港沿文洽浦向上緩緩行駛,,打算在下櫓橋上岸,,就近步入衙門。
鄭和一路行舟,,蕩蕩搖搖,,不知不覺,昏昏睡去,。朦朧中見有一座屋宇,,門前站立著一位白發(fā)蒼蒼的老婦人,呼他進屋,,告曰:“今天是兒生日,,娘燒了幾道菜,你來吃了再走,?!币蜞嵑蛷男∵h離母親,記不起娘是什么模樣,,聽說是娘,,自然十分興奮,就進屋吃起酒菜,。那桌上擺一碗墨魚炒韭菜,,鄭和最是喜愛,吃得津津有味,。可是鄭和不明白娘為何會在這里?正要問,,舟已到了下櫓橋,,遂被搖醒,方知是夢,。
小舟晃蕩了一下,,鄭和上岸,。正要向衙門走去,忽然聽得有人哭泣,,那聲音酷似自己剛才夢中見到的娘的聲音,。鄭和心想此事蹊蹺,剛才舟上夢見娘,,上了岸又聽娘在哭,,不免疑團頓生,于是鄭和便想探個明白,,轉(zhuǎn)身就順著哭聲走去,。原來哭者住在下櫓橋東頭門樓里的“鳳耕樓”。這鳳耕樓也是從前城區(qū)名宅,,乃龍臺鄭氏數(shù)房先輩專門建來贍養(yǎng)寡母孤兒住的,。此時屋里住著一位孀婦,那孀婦有個兒子夭折,,這日是“忌辰”,,孀婦正在為死去的兒子作忌辰,哭得傷心,。
鄭和走到門口,, 獨自邁進屋去。孀婦正一邊哭泣,,一邊為死去的兒子燒紙錢,。鄭和不敢打擾,就站在一旁觀看,。此時鄭和視線轉(zhuǎn)到桌上,,一看呆了:原來桌上擺的菜肴,竟與剛才夢中所見無異,,其中也有一碗墨魚炒韭菜,,連酒壺、杯子也與夢中一樣,,看那孀婦也是白發(fā)蒼蒼,,心想天底下怎會有此玄妙事?如此說來,老婦人不就是我的娘了?可是自己明明生在云南,,這里怎會有我娘?
此時孀婦已經(jīng)燒好紙錢,,止住哭泣。鄭和因事出蹊蹺,,疑團未消,,趕緊移步向前問道:“老婦人為誰悲傷?”孀婦因見鄭和態(tài)度謙遜,遂哽咽說:“為死去的兒子悲傷,?!编嵑蛦枺骸澳銉鹤訋讜r死去?”孀婦答:“三十三年了,。”
他聽了孀婦說兒子死去三十三年,,便認定自己一定就是這位孀婦死去的兒子轉(zhuǎn)世,,前世是長樂人,不然怎會有這樣的玄妙事?既然前世母親還在人世,,而且就在眼前,,還在為死去的兒子悲傷,我那能無情無義,,不認前世母親?他此時心頭一熱,,眼淚盈眶,便“叭”地一聲雙足跪下呼起“娘”來?
孀婦被鄭和下跪呼“娘”嚇了一跳,。于是忙說:“使不得,,使不得,你是當(dāng)官的,,我怎能做你娘?這要折老身壽呀,。”鄭和見孀婦驚慌,,也覺得自己唐突,,遂細心向孀婦解釋:“老人家不必驚慌,實話對你說,,我乃舟師統(tǒng)帥鄭和,,因為從小遠離母親,思念母愛,,早就想在此認個誼娘,。今日不期遇見您老人家為兒子作忌辰,看得出你是一位慈母,,我今年也是三十三歲,,您就認了我這位誼兒吧?”
孀婦見鄭和情深意切,實在不好推辭,,也就認了鄭和作誼兒,。鄭和也真是有心人,因見鳳耕樓已經(jīng)很破損,,不久就在射圃崎地方,,為誼娘蓋起了一座母夢樓。據(jù)稱該樓也作過鄭和的行轅,。